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标志着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以“油气并进”全部建成投产。随着中国油气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形成,石油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而四大通道的建设不仅拉动我国的经济,中国油气管道工业技术更是实现从追赶到世界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源动脉。
对此,我国石油工业领域著名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刘毅军教授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由此实现了‘中国梦’!”
在中国,管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运输方式。早在公元前3 世纪,中国利用竹子连接成管道输送卤水开启世界管道运输先河,到2019年12月2日中国油气管道工业“梦现芳华”,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和”的境界修养及这个民族的力量。
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及油气骨干管网示意图

中亚—西二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施工现场
一个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
2019年12月2日下午17时许,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在索契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
习近平对管道投产通气表示热烈祝贺,向两国广大建设者致以衷心感谢。习近平指出,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双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
习近平指出:“2014年,我同普京总统见证了双方签署项目合作文件。5年多来,两国参建单位密切协作,广大工程建设者爬冰卧雪、战天斗地,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向世界展现了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展示了中俄合作的丰硕成果。投产通气既是重要阶段性成果,更是新的合作起点。双方要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全力保证管道建设和投运安全可靠,促进管道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我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致决定继续将发展中俄关系作为各自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合作。当前,中俄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希望双方再接再厉,打造更多像东线天然气管道这样的拳头项目,为两国各自发展加油助力,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普京表示,在俄中两国隆重庆祝建交70周年之际,俄中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将使两国战略协作达到新的高度。
普京指出:“2014年我和习近平主席共同见证该项目合作文件签署以来,双方团队在极端天气下辛勤工作,如期完成了建设。未来30年里俄方将向中方供应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将有助于落实我和习近平主席达成的在2024年将俄中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的共识。俄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确保这一标志性战略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中俄两国代表分别在黑河、阿塔曼斯卡亚和恰扬金3个管道沿线站向两国元首汇报:俄方已准备好向中方供气、中方已准备好接气。普京下达指令“供气!”习近平下达指令“接气!”
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深化两国人民世代友谊的能源纽带将因此而更加美丽。
从此,作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将铭刻在世界油气能源友好合作的历史丰碑上。
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政治和能源格局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通过睦邻友好合作,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方向布局能源进口通道,与原有海上航运通道一起构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
2004年7月,随着中哈原油管道开工建设,中国石油全面开启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建设,十万余人15年艰苦奋斗将其建成投产,凝聚着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和心血,见证了中国与各国睦邻友好合作友谊,谱写了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建设者为国拼搏的历史乐章。
今天,在世界管道版图上,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宛如一只白天鹅,展翅高飞,书写着国际能源合作新篇章:
——东北能源通道由中俄油气管道组成,以年输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380亿立方米,为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动能;
——西北能源通道由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组成,以年输原油2000万吨、天然气600亿立方米,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成为多国友好合作的经典;
——西南能源通道即中缅油气管道,以年输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续写中缅两国世代相传的“胞波情谊”;
——海上能源通道是中国从非洲、中东、澳洲等地通过海运将进口油气送至东部沿海一带,见证中国与各国互利共赢合作成果。其中,由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部分私营企业投资建设的20多座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外输工程,目前的接卸能力已达6340万吨/年,实现LNG与国内主干天然气管道气源互补,增加天然气安全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
今天,中国管道技术实现从追赶到世界领跑的跨越,建成油气管道13.6万公里,基本建成连通海外、覆盖全国、横亘东西、纵贯南北的油气骨干管网,尤其是四大能源战略通道的建成投产,缓解了“马六甲困局”对我海上能源运输威胁,给未来实现能源人民币结算打下基础,对中国及合作国家经济发展生产了积极推动作用,并让世界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红利。
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能源安全问题专家查道炯指出:“这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睦邻友好、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战略结出的硕果!”
西三线西段0.8设计系数示范工程施工现场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建设现场
中国管道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在推进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一改过去中国管道建设工程技术关键环节需要咨询国外公司,发展到完全由国内设计单位独立承担,实现我国长输管道复杂工况设计、施工重大突破,到今天建成包括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内的一批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管道。
15年间,中国石油先后组织开展X80、X90和X100钢管及大变形钢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仅用4年就超过国外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长距离、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建设实现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在国际上有了标准上的话语权,引领世界管道建设发展趋势。这是因为,美欧俄管道由于建设较早,大多采用X52、X60管线钢,而中国从管道建设起步开始目标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模采用X60、X65、X70、X80,甚至更高级别管线钢,大大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后发优势明显,走在了世界前列。
特别是大功率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高压球阀三大关键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化,为提升国家工业体系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颁奖。
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表明,通过这些年来大规模建设并基本形成的中国油气骨干管网已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将以国家意志推进中国油气管道工业的大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任重道远。按照我国《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今后多年我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在完成增量的同时将继续引领世界管道建设潮流,一个前所未有的管网时代正向中国走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新时代的长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一定会将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更加辉煌,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前进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
首批国产30兆瓦燃驱压缩在西三线现场建设安装

《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