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详情

京津又一条重点管线月底即将贯通投产,冬供又添新保障

发表日期:2019-11-18 11:40:00    作者:  点击:871  来源:中国石油报

       建设工期突然从17个月缩短到7个月,这个项目要怎样才能干下来呢?
       在今年4月,承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唐山-宝坻)(下称唐宝线)的项目人员,就面临这个挑战。工期大幅缩短60%,从5月开始到11月30日,必须如期投产!
       11月8日,唐宝线进入最后攻坚期。这意味着,一个难以想象的任务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管道人是怎样拿下来?带着这个问题,小编近日走进了唐宝线。
       “咽喉要道”打造民生工程
       唐宝线总长79.95公里,在3000多公里的中俄东线工程中,只是很短的一段,然而它的建设却成为今年从国家到企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将唐宝线列为2019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
       为什么这么急?原来,随着中俄北线的投产,12月1日,俄气将南下。同时,京津冀迎来用气高峰。而唐山到天津宝坻这段,正好处在京津冀天然气供应的“咽喉处”,管道建成后,能打通俄罗斯进口气、京唐LNG等资源与华北消费市场的通道。因此,唐宝线必须要在11月30日前投产通气。
       然而管线修建困难重重。除了工期紧,管线本身也有诸多挑战。唐山到宝坻,人口稠密,交通发达,水网密布。一条近80公里的唐宝线,要穿越鱼塘、小型河流、沟渠163处,穿越在役光电缆、管道等地下障碍物141处,经过行政村101个。管线中有77%的里程是和其他在役管线并行,14%的地段需要定向穿越、机械顶管等高难度工程穿越。
       争分夺秒刷新施工建设极限
       今年4月下旬接到通知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有限公司迅速成立项目组,围绕投产时间科学分解施工任务,建立工期滚动推进计划,对施工中的难点、特殊点进行详细分析,把握施工主动,千方百计排除万难,确保项目进度满足工期需求。
       管道局集中全局力量先后投入管道一公司、四公司、五公司等单位施工建设队伍,共126个机组,大中型设备1800台套,管理及施工人员2057人。集中了全自动焊主体机组16个,连头机组39个,定向钻机组10个,顶管机组13个,资源动用量之大在国内同规模管道项目中前所未有。
多个机组进行焊接作业
       唐宝线有10个定向穿越工程,而且必须全部一次性成功,如有一条定向钻穿越失败整个项目将无法按期完成。
       在质量保障上,管道人同样刷新了管道质控的新水平。由于唐宝线穿越地区人口密集,环境风险大,因此施工质量检测采取了目前国内最为严格的AUT和RT“双百双评”检测。全线6000多道焊口中,有5000多道焊口为“双百双评”焊口。
管道建设穿过绿油油的稻田
       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问题找办法
       在顶管穿越现场,小编看到深达8米的管沟,两侧用上千根拉伸桩牢牢支撑着,两侧各修筑3米深的作业平台,为保证设备通行,均铺设钢板。多台挖掘机轰鸣阵阵,正在上面紧张地作业。场景十分震撼!
       项目部安全总监杜长青说,由于管道沿线大部分地段地下水位高,施工正值汛期,为克服地质不佳而产生的土方易塌易陷、深基坑作业及水下连头等不利因素,管道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截至目前,使用钢板拉伸桩近4万根,使用钢道排、厚钢板近5000块。

焊接作业
       管道建设正值酷暑和汛期,作业条件艰苦。但是管道人不怕艰难困苦,踩泥泞、战酷暑。电焊室内气温达到40多摄氏度,不一会儿就浑身湿透了,一个小伙一天要喝掉2大桶水。
       在汛期,为了争分夺秒赶工期,管道人穿着皮条子衣服,一步一个泥坑,进入车辆到达不了的施工区,保证了工程的如期推进。
员工挥汗如雨指挥吊管作业
       截至11月8日,唐宝线主体焊接完成,焊接一次合格率93%,高于合同要求的90%,实现了百万工时无事故、零污染的目标。